香港考試大典 Wiki
Advertisement

2016 DSE LS Paper 1 (Chinese Version)

1(a) (4分)

題型: 趨勢圖表題 (難度:低)

資料使用程度: 完全運用

注意事項: 1.描述耕地面積的變化和變幅 (1分)

2.描述耕地面積於不同時期的變幅改變(1分)

3.描述總食用量的變化和變幅(1分)

4.描述本地蔬菜產量的佔比變化(1分)

作答建議: 1.香港耕地面積由1995年的2070公頃下跌至2013年的730公頃,下跌了約65%。

2. 其中,耕地面積的下跌速度減慢,由1995至2005年的年平均6 %減慢至2005至2013年的年 均1.5 %。

3. 蔬菜總食用量由1995年的515000公噸上升至2013年的827000公噸,上升了約60%。

本地蔬菜產量由1995年的88000公噸下跌至2013年的16000公噸,下跌了約80%。

4. 本地蔬菜產量佔蔬菜總食用量的比例由1995年的17.1%下跌至2013年的1.9%,本地蔬菜對本 土蔬菜供應量的影響力下降

2016 DSE Paper 1 Q1b (6分)

題型: 因果關係題 - (難度:中)

資料使用程度: 完全運用

概念: 農業發展,保育,本地生產食物, 綠色生活

注意事項: 1.注意說明與資料的配合程度

2. 必須展示香港農業發展的元素

3. 沒有歸納,最高只得3分

作答建議: 1a. 因素-- 勞工數量

1b. 資料-- 從事農業活動每月只有8000元薪金

1c. 說明-- 工資較低和較不穩定,因此不少農民都選擇從事第二或第三產業的工作,令新一代較少 投入農業活動。

1d. 回應概念-- 農業勞工供應不足,直接限制農地的使用率和生產力

(Candidates who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writing 1a-1d could get 3 Marks)

2a. 因素-- 社會需求

2b. 資料-- 資料B顯示,社會對本地生產食物的需求上升

2c. 說明-- 這可能令本地農產品的市場擴大和價格上升,潛在的市場和利潤吸引投資者和土地擁有 人投入資源進行農業發展,降低了農業活動於籌集資金和覓地發展的困難

2d. 回應概念-- 長遠而言,有利提升農產量、品種的多元性,並有利增加農耕基建和進行農業相關 的科研,促進香港農業發展。

(Candidates who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writing 1a-1d could get 3 Marks)

2016 DSE Paper 1 Q1c (8分)

題型: 因果關係題 - (難度:中)

資料使用程度: 完全運用

概念: 農業發展,保育,本地生產食物, 綠色生活,熱島效應,空氣質素,可持續性,家庭農耕

注意事項: 1.只用資料角度、不需要個人立場、不需要正反論述

2. 必須有城市農耕,生活素質的元素

3. 適量加入香港元素、按香港實況舉例

作答建議: 1a. 精神--文化

香港都市人文化生活單一,在城市進行農業活動有助把農耕文化和生活態度帶入城市生活(資料B),有利文化承傳和一地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豐富精神層面生活和提高文化生活的質素,提升生活素質。

1b. 精神--教育

資料C提及的綠化學校天台能配合香港中小學課程,提供多一種的學習體驗和機會予學生,同時亦容許學校有更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予學生,有助提升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和與相關的價值觀,長遠有助改善主觀看法和客觀的環境,提升生活素質。

1c. 物質--經濟

在市區大廈天台進行農耕,能善用市區高樓林立的天台空間,增加本地蔬菜產量佔本地供應量的比例以回應資料A顯示的情況,減少對進口蔬菜的依賴,提升本地蔬菜供應的自給程度和穩定性。同時,與城市農耕相關的經濟活動能創造與農業相關的就業機會和投資,提升從事農業活動勞工的工作待遇和地位(資料B),提升物質方面的生活素質。

2016 DSE Paper 1 Q2a (4分)

題型: 描述數據題 - (難度:)

資料使用程度: 完全運用

概念: 選舉、政府運作、政治參與、公民自由, 基本需求、促進效率、創新與先進程度

注意事項: 1. 必須指出表現

2. 必須引用資料A

3. 注意資料、形容與描述表現的配合程度

作答建議: 1.香港的民主程度一般,排名在167地區或國家中的第66和只有65分(%),屬部分民主。(1分)

2.當中公民自由方面得分最高,有94分(%),顯示香港有高度的言論和集會自由等,屬完全民主。

選舉過程的分數最低,得不合格的48分(%),顯示選舉過程未達普及而平等的合格水平。(1分)

3. 全球競爭力排名高,在140個經濟體中,排第7和有79分(%),顯示香港經濟有高生產力、高增長 速度和高復蘇能力。(1分)

4. 當中以基本需求的得分最高,有89分(%),顯示香港有良好的制度和基建等。促進效率的要素也得高水平的80分(%),顯示香港的高等教育與訓練、金融市場發展的情況具有高競爭力。而創新與先進程度因素的分數最低,只有69分(%),而且較整體評分低。(1分)

2016 DSE Paper 1 Q2b (4分)

題型: 評估關係題- (難度:中)

資料使用程度: 完全運用

概念: 民主指數、全球競爭力、關係

注意事項: 1.必須引用資料B,如有時間,宜完全運用資料,展示高階能力

2. 注意資料、形容與描述關係的配合程度

作答建議: 民主指數和全球競爭力的排名的關係微弱或無甚關係。從資料可見,民主指數較高,分別排行第6和第19的瑞士和美國,其競爭力都較高,分別排第1和第3;反之,民主指數只排名第124的埃塞俄比亞,競爭力低至第109名。以上反映了民主指數和全球競爭力呈正關係。(2分)

不過,這關係不是絶對,民主指數較美國低56位、只排行第75的新加坡,其競爭力反而比美國高1位,排第2。而民主指數較埃塞俄比亞低20位、排名第144的中國,其競爭力較埃塞俄比亞高81位,排第28。以上兩個比較可見,民主指數和全球競爭力呈負關係。綜合而言,兩項指數大致沒有關係。(2分)

2016 DSE Paper 1 Q2c (8分)

題型: 因果關係題- (難度:高)

資料使用程度: 運用

概念: 選舉過程、制度/體制、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組成、立法會組成、地區直選、功能界別、廣泛代表性、全球競爭力、產業多元、持續性、政府管治的認受性、問責性、代表性、領袖質素、福利主義

注意事項: 1.資料只作參考、需要個人立場、需要正反論述

2.必須有全球競爭力,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組成的元素

3. 適量加入香港元素、按香港實況舉例

作答建議: 很大程度同意

Point 1: 有助推動多元產業發展,有利提升效率和創新:

資料C顯示功能組別和行政長官選委會的組成較傾向社經地位高的群組,例如:地產界、工商界、金融界、專業界和政界,形成大量既得利益者,令政策、法律欠缺多元民意的基礎。

他們主導行政和立法機關,容易令他們透過法律和政策,鼓勵產業單一化和產業壟斷,例如:立法會撤銷租務管制,間接鼓勵本港以房地產主導經濟,令租金、樓價處於極高水平,令較低增值的產業難以發展,形成產業壟斷,從而降低創造力。

香港奉行「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屬國際社會中自由度極高的經濟體。如行政和立法組成更具代表性,加入更多界別和增加委員及議席數目,便能吸納更多元的利益群體或相關範疇的專家和提高一般市民的議價能力,令法律和政策更能全面回應民意和各產業發展需要

例如:高等教育和創新科技方面。當政策能回應不同階層的需要,並善用自由經濟體的優勢,將更有利社經多元及全面發展,有利滿足基本需要並提升效率和促進創新,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

Point 2: 提高行政和立法組成的代表性,增加認受性,以改善施政效能

根據資料A,競爭力是指決定某經濟生產力水平的一套制度、政策及因素,其中一項指標是政府能否解決社會的基本需求,包括建立公平的制度,以及完善的基礎建設,以上各項均涉及資源分配的有效性及政策制度的公平性。

資料B顯示立法會功能組別以及直選組成的方法不均等,民意基礎較高的直選組別,於立法會投票時與功能組別的票值相同。那麼,在制定政策時,容易造成決策與民意之間的矛盾,未能有效回應民意,直選議員和市民可能透過不同程度的抗爭方式

例如:以拉布(制度化)、遊行示威(非制度化),甚至以如2014年「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方式抗爭,造成社會撕裂和降低施政效能。如行政立法部門的組成具代表性,例如:取消功能組別、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能夠提高政府的認受性,鼓勵政府制定政策時回應民意,有利社會達成共識,加強政府的施政效能,同時提升政策的執行力,以及更有效用公共資源以促進社經發展。

Point 3: 良好的權力更替有助穩定發展

有論者批評選舉過程成為少數既得利益者的鬥爭,當權者可漠視民意訴求。由於選委會的組成方式欠廣泛代表性,勝選者的民意基礙依然薄弱,難以建立認受性。

從資料C可見,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只有1200人組成,候選人只需於1,200名選委會成員中取得過半票數(即601票),便告當選,然而,這相對全港近300萬合資格選民,僅佔極少數。

此外,從資料C可見,立法會功能組別中有30個議席只由240700人選出,可見立法會和行政長官均缺乏代表性和認受性。在權力更替過程中,因制度對他們的權力制衡和政治問責程度不足,使他們在規劃政綱、競選和執行的過程中,欠缺誘因去回應和平衡各持分者的利益,施政因人而異,令穩定性和持續性低。只有具代表性的選舉制度

例如:普選行政長官,能讓勝選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取得廣泛而充足的民意授權,建立公民對行政長官、立法會議員的信心和認受性。當施政持續以廣大民意和市場需要為基礎,減輕權力更替過程帶來的衝擊,才能長遠維持政局穩定,並建立國際對香港的信心,有利吸引外資,並提升本港經濟抵抗外來衝擊的能力和維持穩定的經濟發展。

很小程度同意

Point 1: 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組成如更具代表性,會削弱政府權威和執行力

不少評論指出,目前香港政府的認受性危機在於選舉制度的民意基礎薄弱,然而,不少理論均指出,「政治制度」只是建立認受性的其中一種方法,而「領袖魅力和才能」亦是建立認受性的方法,並能透過強勢政府提升競爭力,例如: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便透過「威權統治」建立其認受性,同時維持其國際競爭力。

根據資料B,新加坡的民主指數雖然僅排75,較香港更低,但其全球競爭力卻排名第2,高於香港的第7,這反映民主程度與競爭力無必然關係,相反,強勢政府才是維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香港目前處於局部民主的狀態,民意壓力不大,若維持現狀不提高選舉制度的代表性,可減輕社會對政府施政的制肘,提高施政效能,避免以往「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問題,大大提高政策的執行力。資料A顯示維持競爭力的因素,包括「促進效率」、「基本需求」等,這些項目均要求政府具有效的行政主導,並具有強大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力。

從立法會多次透過「拉布」阻撓設立創新及科技局的申請,拖延政府發展資訊科技以回應社會和世界趨勢可見,如果立法會和行政長官進一步提高其組成的民意廣泛性,將會降低政府的施政效能和全球競爭力。

Point 2: 民粹主義抬頭,降低施政質素

根據資料A,香港目前選舉制度屬混合政權的民主程度,現今組成的方式雖欠代表性,但其特色是由社會上社經地位較高的群體掌握較大政治權力,因此,這一程度上反映香港的政制具濃厚的精英主義,運用其社會影響力和專業知識,作出較理性的決定,例如:資料C中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由各界別的1200位精英所造成。如果提高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組成的代表性,例如: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即進一步開放政治權力,讓更多社會上不同知識水平、社經地位的人能平等地參與政治事務。

不少國家、地區的經驗指出,這可能會令社會趨向「民粹主義」,令決策傾向福利義、情感主義,缺乏理性分析,未必有利兼顧競爭力指數的其他範疇,危害香港的長遠社經發展。從香港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可見,基於「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和廉潔及高效的政府領導,從較宏觀的角度發展經濟,並運用自由開放的經濟制度和精英制,鼓勵大財團發展,再透過滲漏效率分配財富,能穩定地提升本地生產總值和競爭力。

若香港加強行政立法組成的代表性,讓大量知識水平、社經地位較低的群體主導政治,容易令政策被情感主導,破壞香港以往行之有效的理性的政策制定制度,不利香港創 新和提升效率,並應對各種挑戰和長遠的社經發展。

Point 3: 香港社會不適應高民主水平,影響社會穩定性

香港自殖民時期至回歸後,從未實行過全面民主、全面直選。在殖民地時期,英國派駐港督,而立法局多為委任議員

從資料C可見,自2012年,設1200人的選委會選出行政長官,而立法會則一半直選、一半間選(功能組別)。香港按目前這套局部民主的政治制度,已建立不同利益群體和社會秩序,這個利益分配狀況和社會秩序已成常態,亦即大部分市民所指的「穩定」。

若全面開放政治權力,建立更具代表性的選舉制度,很大機會出現利益再分配的情況,很可能會破壞社會穩定,動搖投資者對香港社會的信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2016 DSE Paper 1 Q3a (4分)

題型: 描述數據題 - (難度:)

資料使用程度: 完全運用

概念: 成人識字率、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發展程度、感染方式

注意事項: 1. 運用資料A,注意資料、形容與描述模式的配合程度

2. 必須展示感染的元素

作答建議: 成人識字率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愈高,HIV感染者數目和感染率愈低,透過後天體液感染的比率愈高。(1分)

例如:資料A中的西歐與中歐等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HIV感染者的總人數和人口百分比也較少,只有90萬和總人口的0.14%,其中15歲以下沒有任何感染,反映這個區域沒有母嬰/垂直感染,,患者都是經後天的體液感染而患病,例如:性接觸或血液接觸。(1分)

成人識字率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愈高,HIV感染者數目和感染率愈低,透過後天體液感染的比率愈高。(1分)

例如:資料A中的西歐與中歐等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HIV感染者的總人數和人口百分比也較少,只有90萬和總人口的0.14%,其中15歲以下沒有任何感染,反映這個區域沒有母嬰/垂直感染,,患者都是經後天的體液感染而患病,例如:性接觸或血液接觸。(1分)

2016 DSE Paper 1 Q3b (7分)

題型: 困難題 - (難度:高)

資料使用程度: 運用

概念: 全球問題、傳染病、預防及治療、傳播方式、資訊/認知、藥物/疫苗研發、專利權、窮國問題(貧窮、疾病、飢餓、貪污、國際債務)、國際援助、共同承擔

注意事項: 1. 說明兩項困難• 宜略加描述

2. 必須符合資料的方向,並加以綜合運用

3. 必須提及建議和展示全球問題的元素•不應只討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

作答建議:

Point 1: 因難以在國際間的不同持分者的利益中取得平衡,令發展程度低的區域因財政問題而未能承擔昂貴的HIV 藥物費用,難以控制患者病情和降低感染人數。

面對全球性的傳染病問題,如資料B顯示,較發達國家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都投放資源研發疫苗及藥物,但是,高研發成本和專利權(知識產權),導致藥物和疫苗的高價格。從資料A可見,發展程度低的國家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低,加上資料C漫畫中顯示,這些區域因國際負債而支付利息、應付區域內的貧窮、饑餓等資源問題,再加上政局不穩和貪污,大多出現財政困難,沒有經濟能力購買用作預防或控制HIV的藥物和興建相關的醫療設施,以減慢傳播和感染速度。感染和死亡人數增加,減少該區域的勞動力,進一步削勢其經濟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加上已發展國家的債主和藥物供應商因經濟考慮,未有提供足夠的財政援助予這些區域的政府或人民,未有充分的共同承擔以解決問題,令落後地區的疫情仍然嚴重,全球感染人數仍不斷增加。

Point 2: 因HIV傳染病問題在全球不同地方出現,加上部分發展程度低的區域,例如:非洲,通訊和教育水平不足,令國際間難以儘早識別及協助患者,控制疫情。

資料A顯示非洲的成人識字率和教育水平低,加上錯誤的HIV防預資訊,容易令她們對HIV這傳染病有錯誤的理解,降低了國際組織(如世衛、無國界醫生)的宣傳及教育和醫療援助的成效。

同時,從資料B得知,54.3%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帶有病毒,顯示落後地區人民對HIV的認知不足,導致即使跨國組織提供藥物或醫護人員的援助,也面對未能識別患者並作出治療和預防病毒傳播的困難,降低了國際援助的成效,拖慢了新增感染和新增透過母體感染人數的下跌速度 (因如資料B顯示大部分兒童均透過母體而感染HIV)。長遠而言,這對全球勞動力和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Advertisement